我院师生福建邵武行:探访邵武红色记忆与生态人文之旅
(通讯员:王梦昕)为创新校地协同发展机制,推进高等教育资源与区域文化深度融合,开辟产学研协同创新实践路径,2025年4月18日至20日,应邵武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邀请,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胡静教授和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冯娟带领我院30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赴福建省邵武市开展为期三天的“校地合作”调研活动。师生一行在邵武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人员陪同下先后探访了金坑红色景区、闽赣交界黄土关、二都养生谷及和平古镇,通过实地参访、沉浸式体验,感受红色历史、生态魅力与千年文脉的交融。
4月18日下午,师生团队抵达金坑红色景区。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完整保留了中央红军在闽赣苏区的革命遗迹,包括百余幅红军标语、111幢明清古民居以及文昌阁、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师生们了解到1931年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三军团在此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并通过修复后的古街巷、革命遗址,深切体会苏区军民艰苦奋斗的精神。




4月19日上午,团队前往闽赣边界黄土关。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古隘,曾是军事要塞与商贸通道,扼守赣入闽咽喉。据介绍,黄土关见证了元末陈友定与邓克明的激战,也是1933年红军“黄土关战役”的发生地。现存双层半圆拱石砌关门,诉说着古代商队络绎、兵家必争的往事。师生们立于关前,远眺江西黎川,近观涧深崖危,感悟“一夫当关”的壮阔与历史烽烟。

当日下午,团队转赴二都养生谷。依托94.5%森林覆盖率的生态优势,这里打造了全国首个“植物能量”主题度假区。师生们漫步百草园,扫码识别铁皮石斛、黄精等百种中药材;在负氧离子含量超1万/立方厘米的青云山步道中,体验森林康养的静谧。相关负责人提到,二都通过“林场+基地+农户”模式带动500余户村民增收,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4月20日上午,师生们走进国家AAAA级景区和平古镇。这座“中国进士之乡”保留了600米“福建第一街”、271栋明清古宅及和平书院等文化地标。团队还观摩了非遗“游浆豆腐”制作,聆听邵武市金牌导游员讲述古镇137名进士的佳话。近年来,古镇通过复原义仓、推出古装表演等活化历史,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焕发新生机。



此次校地合作调研活动以参访邵武市“红色+生态+人文”文旅资源为主线,串联起邵武的多元风貌。金坑的红色精神、黄土关的军事商贸史、二都的绿色转型及和平古镇的科举文化,为师生提供了跨学科的学习场域。同时,进一步完善了“校地合作”机制,推动“理论供给”与“实践需求”高效对接,有助于实现校地资源常态化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