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简介
许阳艳,女,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17级本科生、2021级硕士研究生。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2021年研究生新生奖学金、2023年国家奖学金;担任班级专业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2篇、合作论文2篇、另有3篇在投;主持一项中国旅游研究院(研究生)优奖计划重点基金课题;参加学术会议三次,获得中国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青年优秀论文奖。
二、学术科研篇
Q1:结合自身经历,请学姐谈谈你的科研经验。
A1:起初我是比较迷茫的,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科研。进入师门之后,我的导师李亚娟老师先让我尝试了一篇定量的论文写作,通过这篇论文我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也熟悉了小论文的写作框架。研究生课程的老师要求我们多读文献,我就养成了每天读5篇论文的习惯。阅读的论文包括但不限于旅游方向的,也会涉及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期刊论文。
接着,我又开始了自己第二篇质性分析的论文写作。这篇论文的数据是我大四保研之后,提前进入师门前往贵州调研所得。那是我第一次田野调查,很忐忑,很想做好,但是没有什么思路。亚娟老师就说“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多体验,多观察”。带着这样的目的,我前后去贵州调研了两次,收集了一些原始数据,也有了自己的感悟。亚娟老师知道我一直对企业感兴趣,鼓励我多关注案例地村内的一家小企业,我开始思考应该怎么把“企业故事”讲好。在阅读了大量的论文后,我把视角聚焦到“融入”理论上,后又加入了“嵌入”理论,在亚娟老师的指导下,经过不断地修改,最终完成了我的第一篇质性研究论文。通过这一篇论文,我发现:相较于量化研究,我更喜欢偏向于社会学,人类学的质性研究。
Q2:学姐有论文发表的经历,请问学姐在论文写作和投稿方面遇到过困难吗,是如何战胜这些困难的呢?
A2:首先我想说,写论文不等于发论文。论文的发表涉及非常多的环节,例如投稿、外审、外审修改、接收后的格式调整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过关,论文就不能够发表。发表出来的论文只是大家看到的最终结果,发表过程中的努力是看不到的。
其次我也经历过论文退稿,或者是外审之后退稿的情况,这种时候心态比较容易崩溃。亚娟老师一直告诉我,别人退稿给了修改意见是让我们的论文更有进步,不应该将退稿看成一种简单的否定。有意见就修改,没什么大不了,千万不要带着情绪去做科研。总之,好论文是改出来的!
三、 经验心得篇
Q3: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学姐获得了包括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多项奖学金,请问保持优秀的动力是什么呢?
A3:想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意义。总觉得趁着自己年轻应该更多地去探索世界,所以就感觉自己应该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
Q4:有些学弟学妹对旅游管理这个专业的前景和意义感到迷茫,请问学姐如何看待本专业,为什么选择并坚持这个专业呢?
A4: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感到迷茫是正常的,我在本科阶段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但我习惯不让自己停下来,多看书、多参加比赛。在本科阶段参加各种比赛,考取各种证书,每门课程也尽力取得高分。这样做我才感受到旅游管理专业的魅力所在。虽然它不像是生物、化学、物理这类学科,可以做出立马改变人类进程的东西,但旅游作为越来越“必需”的活动,已经深入地影响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中。我认为旅游管理是一门很有“温度”的专业,而我也想做有“温度”的研究。
Q5:从本科到研究生,学姐有什么学习的心得或者经验可以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吗?
A5:1.迷茫是正常的,但是别因为迷茫就停下来,边前行边探索。
2.努力不“可耻”,努力的自己真的很酷!
3.纠结是没有意义的,努力才是有意义的。
4.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有价值。
5.多运动,身体才是第一位的。
四、人物寄语
只有极少部分的人可以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龄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多数人都是在前进中慢慢地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了自己擅长的事情。
没有人规定你必须在十几岁,二十几岁的时候就必须坚定目标,一下就选择最正确的道路。年轻的时候即使选错了道路又怎么样呢?大不了,再换一条路呗。你又怎么知道,选的那条路一定是错的呢?没准那条路风景更好呢!
审核人:谢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