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首席专家。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SC)等杂志编委,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文化旅游促进会副会长,湖北省武汉市旅游协会副会长,武汉市旅游教育培训分会会长,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等职。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留学意大利,回国后一直在华中师范大学从事旅游教学、科研与管理工作。
在三十余年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中,胡静教授一贯秉持“理性、客观、创新、理论联系实践”的理念,致力于优化区域资源环境利用、改善区域人地环境关系、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关注乡村发展。本硕博讲授的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旅游地理研究进展与前沿,区域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旅游目的地建设与管理,旅游创意思维原理与方法、礼仪学等;近五年主持完成二十余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科研课题,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先后出版学术著作10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一部。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资源与环境、文化旅游规划、礼仪学等。研究成果成效显著,撰写多篇政府咨询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湖北省委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其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代表性成果:
1、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2020.
2、析自然意识在生态旅游规划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6卷,第1期,14-18,2006.01.
3、论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农业现代化研究,第28卷,第6期,723-726,2007.06.
4、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24卷,第4期,157-162,2014.04.
5、国家级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经济地理,第35卷第9期,182-189,2015.09.
6、基于哲学原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安徽农业科学, 第39卷第3期,2011,03.
7、中国旅游扶贫地空间格局及成因,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26卷第11期,130-138,2016.11.
8、旅游语境下的乡村重构,旅游学刊,第33卷第7期,1-3页,2018.07.
9、中国省域旅游业竞争力的评价与空间格局,经济管理,第34卷第4期,126-135,2015.04.
10、我国旅游从业者薪酬满意度的区域差异,经济管理,第35期,第9卷,131-139,2013.09.
11、中英国家公园旅游可持续性比较研究——以中国九寨沟和英国新森林国家公园为例,人文地理,第28卷,第2期,20-26,2013.02.
12、中国省域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格局演化,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第26卷,第12期,22003-2011,2017,12.
13、不文明旅游的“误”与“解”,旅游学刊,第31卷第8期,10-13,2016.08.
14、礼仪学,(国家规划教材)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15、曲阜市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07-2015)文化旅游部(原文化部产业司),2007.
1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湖北省省人民政府,2008.
17、上海世博会湖北展馆概念设计,湖北省省政府,2009.
18、武汉市两江四岸旅游功能提升总体规划武汉市市政府 2014.
19、清江流域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12-2030)湖北省旅游委(原旅游局)2012.
20、国家旅游中心城市理论研究暨武汉市建设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实践路径探索,武汉市旅游委(原旅游局),2013.
21、基于GPS数据城市公园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以武汉东湖风景区为例,经济地理,第40卷第6期,224-232,2020.
22、基于网络信息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地吸引力评价及空间分析,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第29卷第8期,1713-1722,2020.
23、具身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体验质量研究——以江汉路及中山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55卷第1期,128-136,2020.
24、贫困山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及影响机理,人文地理,第36卷第1期,155-164,2021.
25、城市旅游休闲热点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以武汉市为例,人文地理,第36卷第1期,183-192,2021.